详情

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6-24

、选题要求

项项选题应遵循内容真实、健康、合法的原则,以学生所在学专业领域内研究内容为主体,学生可根据兴趣在一定内自主选题,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选题方向正确,充实,论证充分,难度适中,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案可行,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围绕我省重点展的行业领域、“互联网+”行业领域、数字经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及具有技术化、商业化和产业化前景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参与“青年红色筑之旅”和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申报。其中点支持领域项目说明:支持具有一定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叉综合研究项目指南见附件1,结题要求:学生负责人或成员须依托大创训练项目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位次取得至少1项成果,成果包含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互联网+”大赛国赛奖项等

为鼓励从学生视角对我校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经历、学习需要、研究兴趣或学校的教学现状等,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规律,在一定选题范围内(选题范围见附件2)自拟具体研究题目,收集研究数据,总结凝练研究结论,为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政策的制定等提供有益参考。

二、立项类型

申报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A类)、创业训练项目(B)和创业实践项目(C)三类。A类、B类、C类项目比例原则上为7:2:1

1.创新训练项目(A):本科在校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下,基于“互联网+”的痛点思维、趋势思维、迭代、跨界思维、整合思维,结合专业所学将奇思妙想应用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之中,自主完成创新性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项目训练。

2.业训练项目(B)本科在校生团队在导师指导,基于发现的经济社会痛点问题、形成的新技术产品、改进的商业模式,通过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开展可行性研究、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训练形式,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色而开展的项目训练。

3.业实践项目(C):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基于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训练项目的成果,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结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品赛事活动的验证与打磨,以最终形成创新型企业与应到经济社会为目标而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

、评审流程

1.项目申报。所有拟申报的项目负责人(仅需负责人填报)需要同时在学校管理系统(http://210.46.80.72/CXCY/HRBMU,使用说明见网站资料下载中使用操作指南,其中用户名为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密码为工号@Hrbmu或学号@Hrbmu,请务必完善系统内个人信息)和省教育厅管理系统(https://hlj.microton.cn/使用说明见附件3,请务必保证信息准确,并与学校管理平台信息一致)提交申报材料,截止时间为6月30日21:00

2.学校项目评审。学校组织专家组采用在线评审方式,按照专家组评审平均分排序后报省教育厅。

3.省教育厅复评省教育厅将结合我省项目建设规划,采家在线评审方式,对申报的各类项目进行差额评审,根评审结果确定推荐项目级别(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家级一般项目、省级一般项目和省级指导项目)。

、立项及建设要求

1.推荐为省级上的项目团队必须申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新创业大赛,其中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立项项目的省赛绩可作为结题的重要参考。

2.每名教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省级及以上在研大创训练项目不超过2项。

3.大创训练项目推荐申报要优先考虑师生共创项目,教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跨专业、院系、跨学年组建团队,允许在校本科留学生参与项目实践。

4.根据省教育厅2023年项目推荐名额分配方案,我校推荐省级以上项目为87项,其中“互联网+”大赛奖补21项的第一指导教师原则上为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及以上获奖项目指导教师团队成员。校级项目不限项,但总数不超过350项。


结束

附件: